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法规 > 美媒评“塑料紫菜”根源:对食品安全担忧致假消息易传播

美媒评“塑料紫菜”根源:对食品安全担忧致假消息易传播

来源:好招商食品网 食品法规   |  2022-02-23

美媒称,一则有关紫菜中发现塑料袋的视频在中国演变为20个版本,点击率超过2000万人次,使得晋江的紫菜价格下跌了50%。这只是许多中国假食品新闻走红的事例之一。这对消费者、企业和行业都是损害。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3月27日刊登题为《中国消费者不仅要警惕伪劣食品,还要防范有关食品的假新闻》的文章称,“怎么会有人相信紫菜是塑料做的?”从事紫菜行业多年的企业家曾华清(音)自问道。2月17日,曾华清的一名客户把微信上一段10秒钟的视频发给了他。视频中,一个在家做饭的人从一袋带有曾华清企业名字的紫菜里找出了一块薄薄的黑色塑料袋碎片。曾华清安慰了一下那名客户,便将视频抛诸脑后——可时间并不长。

报道称,35岁的曾华清在紫菜批发行业已经干了17年。他说,到了**天,被他斥为“无聊视频”的那个片段多出了20来个不同的版本,在拥有3.13亿月活跃用户的中国*热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视频的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他说,很快,晋江的紫菜批发价格就暴跌了50%以上。晋江是曾华清企业所在的中国南方沿海城市,全国约70%的紫菜产品都产自晋江。

报道称,塑料紫菜视频只是在中国像**一样传播的大量假食品新闻之一。在几起重大的食品污染事件以及伪劣食品的持续曝光后,中国人对于国产食品安全的担忧已经根深蒂固。但现在,一些曝光的消息本身也被证明是假的,为消费者以及满足其需求的制造商营造了一种更加不确定的环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系主任朱颖说:“涉及健康和安全的事情自然*令公众关心,但中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有关食品的谣言每一次都散布得很快。”

报道称,将塑料紫菜视频斥为假新闻的不止曾华清一个人。中国食品安全**强烈驳斥了视频中的说法,不过视频的源头一直没能确定。

2014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FIC)业务部主任阮光锋写道:“紫菜展开后本身就是半透明的,视频中紫菜出现嚼不动、咬不烂、扯不断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泡紫菜的水温度不够。”

今年2月27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在新闻发布会上问道:“像‘塑料紫菜’这种谣言……你们说,你吃了**口发现是塑料,还会吃**口吗?”他还说,“对这种造谣者”要给予治安拘留的处罚。

报道称,3月初,曾华清的企业在当地市场对500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其中大多数是家庭主妇等紫菜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曾华清说,由于这段视频,“超过75%的受访者对我们说,他们短期内不会再购买任何紫菜产品。”

然而据研究人员说,塑料紫菜谣言在每年中国互联网上传播的有关食品的假新闻中只是冰山一角。他们说,在散布*广、*难遏制的新闻话题中,有关食品的谣言名列前茅。

报道称,根据中国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去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间在微信上被大量阅读和举报的谣言文章中,有逾15%涉及食品安全、疾病和健康养生等内容,使之成为微信上*常见的一类失实或夸大报道。

报道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1月召开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梳理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谣言,其中“小龙虾浑身是虫?”传播量*高,达5400多万。官媒《人民日报》援引专家的话说:“该说法夸大其词,虾蟹不宜生食,但煮熟的小龙虾可放心食用。”在那次媒体沟通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还提到了2016年在微信上流传甚广的其他食品安全谣言,包括“葡萄无籽是用避孕药培育的”“吃樱桃感染H7N9**”“猪肉生了**钩虫”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指出,这些说法全都未经证实,例如,经鉴定,网传的钩虫照片是猪的淋巴、血管等组织。

报道称,大量学者、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都曾出面辟谣,以打消与食品有关的担忧。


TAGS:紫菜 食品安全 根源 担忧 消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快来看看这4批次食糖你吃过没?上总局黑榜,天猫、1号店有售
下一篇: 10起食品药品广告涉嫌虚假宣传“京仁堂牌人参海狗丸”上榜